关注“中国过敏防治周”!协和深圳医院过敏防治中心举办义诊活动

读创   2023-08-07 21:35:18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韩洋 何悦

2023年8月7日至13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预防过敏”。8月7日,为了造福更多过敏性疾病患者,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过敏防治中心举办了系列义诊和免费筛查活动。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参加义诊的群众免费进行了屋尘螨、粉尘螨的皮肤点刺筛查和健康咨询服务。


(相关资料图)

过敏性疾病已经被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困扰着很多人。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过敏防治中心主任刘光辉教授介绍,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方式不断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加剧,以及食品种类和加工工艺越来越多,致使许多原来不过敏的人群可能逐渐演变成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使潜在过敏人群不断扩大。

刘光辉教授告诉记者,过敏性疾病已经被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已达22%,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5人中就有1人受其困扰。在中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超过27%,且还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已经接近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大中城市可以达到每3个人中有1个人是过敏性疾病患病者的比例。

他介绍,过敏性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通过临床的表现和过敏原检测,能精准找到病因,可进行相关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精准治疗。

预防、检测、诊断、治疗,提供“一站式”规范化全方位服务

刘光辉教授介绍,要确定过敏原,并且从根本上治疗过敏,需要靠过敏原点刺检测,锁定过敏原,并通过药物和脱敏治疗彻底远离过敏。他说,脱敏治疗是不同于以往治疗的关键方法。它是针对无法避开过敏原时,目前唯一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方式。通过逐渐增量地给患者注射过敏原,降低患者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使患者对过敏原逐渐产生免疫耐受,缓解症状,让过敏不再发作或少发作。

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过敏防治中心能为患者提供预防、检测、诊断、治疗等“一站式”规范化的全方位服务。目前,已有多位过敏患者在该中心通过脱敏治疗受益,远离过敏痛苦。作为深圳市第一个过敏疾病防治中心,该过敏防治中心目前进行的过敏原点刺检测项目能检查出32种过敏原,是深圳市目前检测出过敏原数量最多项目的机构。

成立以来,该中心通过走进社康、走进居民等活动,让更多基层医生了解过敏,让更多群众知道过敏,从而达到医防融合,促进人民健康持续发展。

填补学科空白,深入推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

协和深圳医院副院长陈宏翔介绍,过敏性疾病是慢性疾病,会累及皮肤、呼吸、消化、神经、免疫等多系统,需要多学科团队及时规范的诊治,并进行全周期的慢病管理。

为填补学科空白,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大力引进刘光辉教授团队,成立过敏反应科,这是深圳第一家过敏反应科。在学科建设中,该院还全力推进学科共建的新理念,由过敏反应科、中医科、儿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共建过敏防治中心,由多学科团队专家对过敏性疾病疑难患者进行集中多学科治疗。

陈宏翔告诉记者,过敏防治中心的建设是该院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该院深入推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实践,该中心在今年的“中国过敏防治周”期间,将向患者、媒体和公众推广今年的宣传主题所包含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的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对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以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知晓度,更好地为广大过敏性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陈宏翔协介绍,和深圳医院是深圳过敏罕见病挂牌医院,过敏防治中心是协和深圳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他说:“期望过敏防治中心在解决长见过敏疾病的基础上,对过敏的疑难病症及少见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不仅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在科研教学方面也能‘齐头并进’,争取在复旦学科排行榜上得到同行认可”。

审读:谭录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