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罗刹海市》

顶端新闻   2023-07-29 10:14:05


(资料图片)

我一直对中国好声音不了解,也不关注,基本上都没看过,对之前的恩怨更不清楚。不过最近《罗刹海市》很火,我就顺带了解了下。 《罗刹海市》的高明,在于借用名人名言名事,来说自己的话,巧用了语言艺术,也就是阳谋的含沙射影。或者叫高水平的讽刺。 闲来无事,将己代入,想借题思考,看能否自我过两招,寻找下对向之法。前两天不得解。只是觉得这个破招之法一定要跳出局外,站在高处思考,而不可坠入其内,陷入战术思维。昨天偶有思悟,似乎找到一些"破绽"之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觉得《罗刹海市》高就高在了讽刺,但同时也因此"败"在了讽刺。 先说结论,讽刺这种艺术形式就像民间土方,可以日常治病,但不是医学的专业主流和方向。大量使用土方作为治疗主调,只能说明这位医者是民间的高手郎中,而不是医学教授。讽刺手法同理。使用讽刺作为主调手法,不是正统的主调方向。 歌曲改编自蒲松龄的小说,那这话就要从作者说起。蒲松龄属于落魄文人,有才华才艺但不中庙堂。而庙堂之外则对指民间,所以他属于民间有才者。正是因为有才不中,所以才需要通过特定方式来表达才华、抒发不得志、不被赏识的忿懑情感。在众多方式中,往往讽刺这种方式对他本身效果最好。原因自行体会。而讽刺这种主调方式,却很少被实权阶层使用。因为中举阶层他们大多都春风得意马蹄疾,有实实际际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情壮志,他们不需要用讽刺自嘲,一般也不需要含沙射影,因为他们本身就代表了正统专业和主流。所以对之的非庙堂体系,一般来说,从思想格局上自然不了解真正的主流才艺运作方式。 话说回来,讽刺这种方式却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广泛喜欢,因为大众往往大都是穷困潦倒之人,自带群众流量和基础,更容易感同身受,也更容易宣泄情绪。所以这首歌火的原因不是因为旋律,也不是因为歌词,而是所谓的"君子复仇,十年未晚"的心理体现所致的本身事件营销。 回到这个歌,最近火爆改编好像特别多,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它只是一时热点,承载了目前大众的心理情绪,当然也跟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领域的社会主流和专业正统的表现也确实有些差强人意,大家都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被讽刺一下也没错,促进改进嘛。这首歌或许民间会有些市场,但估计较难被长期当作经典去传唱,登不上大雅之堂。自古正统专门的音乐,讲究的是歌以咏志,抒发真善美的情怀,偶尔会带有讽刺,但绝不是主调。这种通篇讽刺的主调,恰恰证明了它本身不是正统的主流音乐,类似于土方的民间小调,不易进入主派的列单。 最后一句,再正统再主流再专业的音乐也都是为人民和管理人民的人们服务的。明白这个就好了。 孤峰小秀2023.7.29闲笔

相关新闻